本文共 105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中国制造2025》把工业强基列为核心任务之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工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是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推进工业强基战略,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对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结合点,成为中国制造现阶段的主攻方向。作为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条件,毋庸置疑,工业基础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工业基础是指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集中体现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受国外限制和具有前瞻性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简称工业“四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工业基础领域也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满足主机行业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为建成制造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工业基础能力薄弱仍然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形象。
因此,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我国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基石。对此,工信部专家提出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发挥工业强基专家咨询组的支撑作用;举办推进工业强基工作现场会;优化工业“四基”发展环境。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表示,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爆发式”快速工业化过程,面对发展新需求,我国在技术、资本、人才积累严重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不健全,亟须在继续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强工业化基础的补课任务。打造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设计创新平台的新模式,将助推工业发展弯道超车早日实现。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转载地址:http://vflda.baihongyu.com/